研究机构预计,若2025年HJT市场达到200GW,则ITO靶材需求达到5000吨,是当前面板市场的4倍。
在近几年青海省全清洁能源供电绿电行动中,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承担70%以上电量,将清洁绿电外送全国15个省区市,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提供清洁黄河电;今年十四运会残特奥会期间,还将供应1亿千瓦时的光伏+风电清洁电能。建成品种全、方案多、样本分析权威的百兆瓦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完成148种光伏主流技术和产品的同台对比,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标准制定提供大数据支撑;建设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拟实证试验640种方案,为全球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建成8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把光伏发电变成了稳定可靠的电源,成为多能互补国际标杆项目
2021年下半年将是近几年锂行业供需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需求端,预计下半年锂电需求环比上半年增加50%左右。8月19日,据百川盈孚数据,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全面突破10万元/吨大关。据SMM数据,截至8月18日,国产金属锂现货均价69.5万元/吨,较2020年年底每吨涨了21万元,年内涨幅高达43.3%;而锂辉石精矿的价格自6月底也迎来一波上涨,截至8月18日,锂辉石精矿均价875美元/吨,较2020年年底每吨涨了457.5美元,年内暴涨109.6%。今年7月,亿纬锂能公告称,将以1.1亿元的价格受让大华化工5%股权,并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大华化工子公司金昆仑锂业28.125%股权。中信证券研究指出,锂精矿供需失衡状况日趋严重,中国市场锂盐价格重启上涨,澳洲锂精矿企业开始竞拍销售等多重因素刺激下,预计今年下半年,锂精矿主流成交价格将突破1200美元/吨。
不仅是锂矿石,锂盐价格也在持续飙涨。对于碳酸锂价格的异动,业内分析认为,在三季度原料供应偏紧的格局下,锂精矿价格连续走高,这对锂盐企业来说,尤其是只有产能、缺少上游锂矿布局的生产企业,构成了显著的成本支撑。为提高空心筒下面的水温,新技术中采用了太阳能集热器。
目前最普遍且最简单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是依靠太阳能对水进行蒸馏。这种强度和时间足以使空心筒表面的薄水层蒸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热工程案例研究》杂志上。他称,实验过程中,太阳能蒸馏器空心筒的转速为0.5转/分。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海水淡化技术,可大大降低淡化成本,并使生产规模翻两番。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超40%的人口遭遇缺水问题:7亿多人无法获得干净水,超17亿生活在河流流域的人需要额外淡水水源。
实验在叶卡捷琳堡进行,用时数月,证明了新装置的高效和可靠。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发出一种混合技术,用旋转空心筒和太阳能集热器来提高太阳能蒸馏器的蒸发效率。此外,相对高强度的光照和低温的环境也可提高蒸馏器的生产效率他称,实验过程中,太阳能蒸馏器空心筒的转速为0.5转/分。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超40%的人口遭遇缺水问题:7亿多人无法获得干净水,超17亿生活在河流流域的人需要额外淡水水源。此外,相对高强度的光照和低温的环境也可提高蒸馏器的生产效率。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海水淡化技术,可大大降低淡化成本,并使生产规模翻两番。这种强度和时间足以使空心筒表面的薄水层蒸发。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热工程案例研究》杂志上。为提高空心筒下面的水温,新技术中采用了太阳能集热器。
目前最普遍且最简单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是依靠太阳能对水进行蒸馏。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发出一种混合技术,用旋转空心筒和太阳能集热器来提高太阳能蒸馏器的蒸发效率。
实验在叶卡捷琳堡进行,用时数月,证明了新装置的高效和可靠。乌拉尔联邦大学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教研室主任谢尔盖谢克列宁说,新的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蒸馏器内的旋转空心筒来加速容器中水的蒸发,空心筒内外表面会形成薄水层,水层随着每次转动不断更新但在这上半年的历程中,无论是招标业主还是设备企业,都经历着一场场的煎熬,不仅是硅料涨价此起彼伏,谈判、议价、毁约更是常态。在硅料价格上涨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头部组件企业高价频出,而二线组件企业报价则基本低于整体平均价。备注:以上数据为公开可查数据,仅供参考一方面,从国内市场来看,头部组件企业在去年亏本供货导致Q4订单骤增但净利润下滑的经验下,今年的报价显然更为保守。相较于去年1.55元/瓦的定标均价而言,今年440+组件已经来到1.7元/瓦上下;540双面则由3月广东电力第一批组件集采的1.52元/瓦的中标价上涨至7月广东电力第三批组件集采的1.86元/瓦中标价格,涨幅约22.37%。
据光伏們统计,2020年明确中标人的组件招标规模为27.596GW,作为中标主力的TOP 6组件企业中标规模总计为16.975GW,占比为61.5%。博弈内卷,组件集采混乱尽管项目招投标已称埃落定,但面对下半年可能到来的抢装潮,组件价格与供货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一二线组件企业对比来看,相较于一线组件企业,同规格组件二线企业报价较一线组件偏低约5~10分/瓦左右。在价格方面,2021年上半年随着组价集采的推进,组件价格受硅料上涨影响,其报价也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
以数据对比来看,尽管隆基今年上半年依然以5GW的中标规模领衔,但TOP 6梯队的中标容量则出现了明显下滑。另外,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波动,国家电投、华能等电力央企的组件招标仍未启动。
从组件规格来看,相比于2020年,今年大尺寸组件俨然已经成为央企的主流需求,530W+组件定标规模达到了18.36GW左右,而有明确组件规格的总定标规模为24.4GW,大尺寸组件占比为76%左右。有一线企业明确表示,三季度已经不接国内订单了,除非价格在1.8元/瓦以上的,产能优先供给价格较高的海外客户。在价格天平的倾斜下,面对双碳目标以及项目收益率底线的任务压力,投资商不得不将订单转向二线组件企业,但与此同时还要担心组件的交付能力。在十四五首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还在混乱中抉择前行。
需要强调的是,央企部分招标报价为综合单价,故整体报价仅作参考。订单分化明显:一线靠海外,二线低价抢订单面对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2021年组件企业的订单与报价策略分化明显。
其次,如果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位,以此前二三线组件企业的报价则很难覆盖成本的上涨,势必影响供货进度,甚至某二线组件销售人员表示,中标价格那么低肯定是做不了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业主还有另一种选择方向,但对于二三线组件企业来说,以低价换订单以及现金流的支撑也是另一种无形的价值增幅,大尺寸产线更换成本不菲,充裕的现金流可以加快产线更换,避免被市场淘汰。有投资企业戏称,面对今年的行业形势,业主已经从甲方做成了乙方,定价权与产品选择权基本掌握在制造企业手中。
29GW组件定标详情 备注:大唐5GW集采中有2GW为备选项目,标红为框架招标从定标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央企采取的是框架招标,实际中标人并未明确,在剔除此类招标逾10GW后,明确中标人的定标规模约为19GW。这一点在一线组件上半年的策略中也体现的尤为明显,以晶澳、晶科、天合光能等为代表的海外出货占比较高的一线组件企业,基本依靠海外订单即可保障超过60-70%的开工率,在海外市场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一线组件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动力面对国内市场主动降价。
从年初中核集团第一批1.3GW组件集采,隆基单面450组件报出1.48/瓦元的中标价格,到今年6月蒙能包头50MW技术领跑项目中晶澳以450单面1.87元/瓦的中标价格拿下上半年标王,组件涨幅约26%左右。备注:由于项目集采面临的条件不一,故仅作参考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硅料价格的小幅下滑,三季度华润电力最新800MW组件集采价格已经有所回落,部分头部企业报价正在贴近1.8元/瓦上下的平均线(详见《540双玻最低1.719,头部企业均价1.829元/瓦,华润电力800MW组件集采开标》)。以中广核700MW组件集采为例,530+双面组件标段,一线组件企业报价均在1.83元/瓦附近,而实际中标的二线企业中标价为1.76元/瓦,价差约7分/瓦。在双碳目标的催化下,光伏行业上、下游正走向一个极度火热却无序的发展通道中。
双碳目标的提出,旨在给新能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篇章,但上半年的历程却体现了行业在无尽内卷中上下游失衡的窘态,无形中增加了行业降本的代价。从应用端来看,投资企业对于大尺寸组件的认可度正迅速提升。
第三,尽管上半年招标的组件大部分已经定标,但据光伏們了解,其中不少订单由于价格原因迟迟未进入合同签署阶段,即使签了合同,很多项目也还没有开始启动供货,这不仅仅是由于组件的问题,整个系统成本都上升了,某组件企业销售负责人告诉光伏們。在上半年的涨价潮中,头部组件企业几乎没有通过降价来获取订单。
自年初中核集团开启2021年首次大规模组件招标以来,截止到2021年6月底,国内以大唐、华电、中核为代表的电力央企已经陆续完成逾29GW的光伏组件招标与定标工作。另一方面,从中标详情也可以看到,中标份额较为靠前的二线企业大多以低于头部报价0.05~0.1元/瓦的价格中标。